幻灯四
幻灯三
幻灯二
幻灯一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>主页 > 太平洋官网 > 订阅信息 >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尽管早已经退役,81式依然是很多人眼中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。

客观而言,给中国设计枪械是一个较大的难题。一方面,我國幅员辽阔、环境多变,沙漠、盐雾、寒冷、高原,枪械的“鬼门关”,我们样样不落。另一方面,我国的工业基础并不先进,尤其是枪械配套的产业,比如火药、材料、机械一直是短板。最后,我国对枪械的性能要求并不低,除了各项性能之外,我们还有一项额外的隐性要求——价廉。

换而言之,我们有一流的设计要求,二流的工业能力,还要求枪械有三流产品的低廉价格。种种因素之下,给中国设计枪械,就成了一件并不轻松的事情。在我的印象里,我们自主研发的国产步枪,无论是63式、95式还是03式,向来是争议不断的。
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在我看来,这样的争议是必然的。不过,让人称奇的是,偏偏有一款步枪,打破了“国产步枪必陷争议”的怪圈,获得了来自各方的高度好评。尽管这款步枪已经退役多年,但传奇不老。这款神奇的步枪,就是81式。

励志步枪

在小说中,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主角:他望族出身,但出生时已经家道中落;他并非嫡岀,但家族嫡岀中无人可用,才临时挑起了大梁,凭借出众的才华,历经考验终成大器,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。如果说枪械也有命运的话,那81式一定是这样“逆天改命”的步枪。

81式步枪设计定型于1981年,1983年才开始大规模投产。从这个角度看,81式是一支相对年轻的枪械,和它同辈诞生的,并不是AKM(1959年)、M16A1(1967年),而是AUG(Stg77、1977年)、FNC(1979年)、M16A2(1982年)等。
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81式步枪的总设计师王志军,他和95式步枪总设计师朵英贤年龄相仿

与同时期的枪械相比,81式是一个异类。从枪弹的角度看,此时的步枪已经进入小口径时代,而81式仍然使用相对老旧的7.62×39毫米中间威力枪弹。从材料的角度看,1980年代是货真价实的塑料时代,AUG等枪械早开始大规模应用塑料,而81式却是“真铁实木”的步枪,塑料用得极少。从枪族化的角度看,1980年代步枪大多枪族化,这一点81式倒是顺应潮流,但也仅仅是赶上了而已——81式一直没有推出短枪管版本,长得很像的短枪管版本——56C步枪,和81式“血缘”很浅。

从研发团队的实力来看,81式步枪也很独特——它是一道“川菜”。中国的自研步枪,无论是之前的63式,或者是之后的95式,都是集全国之力搞出来的,是当之无愧的“国宴”,而81式则是296厂的一家“菜品”。“川菜”最终成了“国宴”,这也算是一件罕见的事情。
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中越边境冲突(1986年)中的81式步枪(右上)。刚刚装备不久就上了前线,这在国产步枪中罕见

最后,从“角色”看,81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临时工。在81式研制的同时,我国小口径步枪的研发工作也在同步展开。1987年,5.8×42毫米小口径枪弹和配套的87式步枪就设计定型了。此时,距离81式生产定型,刚刚过去了4年时间。

虽然是临时工,但81式却很争气。它参与了中越边境冲突,经历了实战的考验,获得了无数好评。在一些人心中,81式是最好的国产步枪,甚至于AK步枪之父——卡拉什尼柯夫也把81式称为“最好的AK47改型”,遗憾的是,这么多年来,我一直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出处或者旁证。不过,81式的风评确实很好,这点不限国内,在国外也有普遍共识——虽然国外,尤其是欧美国家没有装备过81式。
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81式枪管外表一圈圈的凸起,可以在发射枪榴弹时起到闭气作用

81式的基本知识

81式枪族一共包括81式步枪、81-1式步枪、81式轻机枪/班用机枪3种枪械,其中81式步枪采用固定木制枪托,81-1式为金属折叠枪托,也是实际大规模装备的版本,81式轻机枪也采用固定枪托,但形状和81式不同。81-1式步枪长955毫米,枪托向右侧折叠,折叠枪托后长730毫米。81-1式步枪重3.5千克,比木托的81式略重一些。81/81-1式步枪的枪管长445毫米,比56冲/AK47的415毫米略长一些,81式轻机枪的枪管更长。
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神秘的81 式步枪瞄准镜。瞄准镜研发时间比81式晚,81式也没有预留瞄准镜接口,所以安装位置很奇怪

81式步枪在枪管外侧增加了闭气环,可以用于发射枪榴弹,但配套的枪榴弹比较罕见。81式的刺刀为独立刺刀,平常拆下,必要时装上,这在今天看来十分必然,但在国产步枪中还是首例。另外,根据一些资料,81式还配套研发了瞄准镜,但瞄准镜出现的时间较晚,安装的位置也比较奇特,实际上并没有大规模装备。

81式的改进

二战后最出名的枪械莫过于M16和AK47,它们不仅仅是两款枪,还是步枪发展的两个大方向,或者说“门派”。M16和AK47分别以精度或可靠而闻名,也因可靠性不佳和精度不佳而受到恶评。对于“M16派”而言,谁能提高M16的可靠性,谁就能搞出一款受欢迎的步枪;对于“AK派”而言,谁能提升AK的精度,同样可以名垂枪史。

作为大批量生产装备56冲/AK47的国家,我们是当之无愧的“AK派”。81式步枪的“娘家”——296厂正好生产56冲。从这个角度上讲,对于我们而言,“魔改”AK47是一件非常合理、合适的事情。
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81-1式步枪和81式轻机枪,这是实际大规模装备的两款枪。

81式是不是AK?

在讲述81式的改进之前,我们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,81式到底算不算是AK改型?

对于这个问题,广大军迷有两种观点。一种认为,81式当然是AK改,毕竟枪弹一样、外形相近,内部机构也差不多。另一种观点认为,81式的自动方式从AK的长活塞导气式更改为短活塞导气式,导气方式是枪械最核心的特征,最核心的设计都变了,81式当然不算AK改,至少不能算是AK血统。

我个人一般把枪械的“血缘”划分为几个等级。第一个等级是引进生产线。这样生产出来的枪械,除了LOGO和“国籍”之外,几乎是完全相同的。第二个等级是非授权仿制,即“照葫芦画葫芦”,仿制出来的枪械能做到大致相同,但某些零件可能无法通用。第三个等级是改进研制,即“依葫芦画瓢”,以原枪械为基础,做一些改动,比如换枪弹、换具体设计等等。第四个等级是参考研制,一个设计师会四处取经学习,再把学来的设计拼凑融合,推出一支新枪。

我个人认为,81式处于三、四级之间。相比于AK47,81式做了很多针对性的更改,比如自动方式、自动机、机匣等等,更改的幅度非常大,但是也沿用了一些机构,比如进弹路径、闭锁齿的设计等。因此,说81式和AK差不多,这肯定不合适。但说81式和AK没关系也不太合适。我个人认为,81式的确是AK改,但是AK的魔改版。
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81式的活塞、活塞簧和气体调节器,活塞轴线几乎是紧贴着枪管

气体调节器

AK47是一支很可靠的步枪。它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,导出的火药燃气十分充足,甚至有点过量。充足的燃气赋予了AK47自动机澎湃的能量,其在机匣内像高速运动的重型卡车一样来回奔驰,保证了优越的可靠性。沉重、高速的自动机往往有着巨大的撞击,在复进到位、后坐到位时,自动机都会猛烈地撞击机匣,给枪械带来巨大的振动,破坏射手的初始射击姿态,大幅度降低了连发/点射时的射击精度。

设计63式步枪时,我国的设计人员开始在导气机构上增加气体调节器。气体调节器拥有大、小两个导气孔。使用小导气孔时,导气系统导出的气体少一些,自动机能量低一些,枪械的振动小一些,射击的精度也高一些。使用大气孔时,导出的气体很多、能量充足,枪械的射击精度不好,但可靠性更好。在设计81式时,我国的设计人员沿用了两档可调的导气系统设计。

81式的气体调节器比63式更进一步,它的具体机构类似于SVD/79/85式狙击步枪。射手可以把枪弹的底缘卡入调节器,再把枪弹当作扳手转动调节器。这种设计比只能徒手操作调节器、无法热调节的63式高明很多。此外,81式还在气体调节器上增设了闭气档位,用于发射枪榴弹,这同样是63式不具备的。

但气体调节器是一个比较“挑人”的部件,是所有气体调节器的共同缺点。在设计师的预想中,士兵在外界环境比较良好时使用小气孔,而环境恶劣时,或者枪械打多了、比较脏时使用大气孔。但是,气体调节器的指示状态并不明显,射手也很难根据开枪时的感受,敏锐地判断调节器的档位。甚至有的士兵在两年的服役期内,根本不知道气体调节器是啥,也从来没主动调节过这个东西。

复杂、精巧而无用的机构是枪械中最尴尬的机构。气体调节器上的大小孔必须和枪管上的导气孔对齐,调节器和导气箍的配合也需要严丝合缝,加工的成本并不低,维护保养时还多了一个零件。一些西方国家对气体调节器很不感冒,总觉得这个东西华而不实,实际使用率低得可怜。不过,我个人认为,气体调节器有比没有好。

短活塞导气式自动方式

81式把AK步枪的长活塞导气式更改为了短活塞导气式。一般而言,以枪口为前方,枪管是前细后粗的。对于长活塞导气式枪械而言,活塞跟随自动机运动,行程较长。为避免自动机后坐时,活塞和枪管发生干涉,活塞的轴线必须“垫起”比较高。而对于短活塞导气式枪械而言,活塞的运动距离较短。因此,设计师可以大幅度降低活塞轴线,以减小活塞轴线和枪管轴线的高度差导致的枪械上跳。
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正在进行“冷磨合”的CZ75 手枪,这样能保证最佳的套筒- 握把引导状态

此外,对于长活塞导气式枪械而言,总有一部分火药燃气会跟随活塞进入机匣。而短活塞的运动距离很短,基本上不会离开活塞筒,封闭性较高,气体很少进入机匣,大幅度降低了维护量。

当然,短活塞也有缺点。活塞、调节器是“泡”在火药燃气中的部件,枪械打多了、打脏后,火药残渣很容易把活塞堵死。对于长活塞而言,活塞和自动机一体,只要射手能拉动拉机柄,就一定能把活塞取出,不会有活塞堵死的问题。而短活塞和自动机分离,一旦活塞堵死,射手就很难取出。81式的对应之策,是在导气箍下方设计了一个“洞”,射手可以把通条从这个洞中插入,再借助外力(比如锤子),强行把堵死的调节器、活塞冲开。但这依然是一个相对麻烦的过程。

短活塞的另一个缺点在于,它有绕不开的结构死重。火药燃气把能量传递给自动机,活塞只是个“中间商”。枪械的自动机要求有一定的质量,比如M16步枪,自动机重320克,AK47自动机重450克以上。对于长活塞而言,活塞和自动机一体,活塞的重量累计在自动机上,算得上有用。而短活塞的重量无法累计到自动机,是纯粹的多余死重。

一般而言,如果条件允许的话,设计师会尽可能把活塞设计的短一些、小一些,比如说95式、FNSCAR步枪,活塞都非常小,FNSCAR步枪甚至连活塞簧都没有。81式脱胎于AK步枪,它的短活塞更像是把AK47的自动机从中间斩开,分为自动机、活塞两部分。自动机的重量降低了,必须“补”上一部分,而活塞成了多余死重,且体积、重量都不小。

自动机部分

AK47的长活塞和活塞筒配合,能起到一部分的引导作用。因此,AK47的自动机实际上是由超短枪机框尾端的导轨+活塞头进行配合的。个别AK步枪,比如以色列的伽利尔步枪,还在活塞头的后方增加了专用的引导凸起。81式改用了短活塞,取消了活塞引导,就不得不加长枪机框,以得到更长的引导长度。
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不完全分解后的CZ75,可见套筒和握把的导轨非常长,从目视看,长度甚至超过了81式步枪

當然,AK47的超短枪机框尾端的导轨+ 活塞头引导并不稳定,自动机运动起来松松垮垮的,这是一个巨大的弊端。我对于导轨的认识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弯路,因此,我认为有必要详细讲讲这个事情。

在几天前,捷克CZ美国分公司发布了一组视频:几支CZ75手枪被固定在台架上,一台机器操作枪械,不停地空枪上膛、击发。CZ公司宣称,每支CZ75手枪在出厂之前,都要经过1000发这样的操作。

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呢?手枪的主要运动件是套筒,套筒像火车一样,在铁轨(套筒导轨)上来回运动。如果套筒和握把之间的间隙太小,套筒的运动阻力就会很大,枪就会“很紧”,操作就会非常的困难,对可靠性也不利。套筒和握把之间的间隙太大,套筒的运动就放飞自我,每次复进到位时的状态都不太一致,精度变得一塌糊涂。

对于连发/点射/全自动射击为主的枪械而言,对精度影响最大的是撞击,它会极大程度地破坏初始射击姿态,影响枪械的精度表现。对于单发/半自动,或者是非自动的栓动步枪而言,射击精度的最大影响不是撞击,而是枪管的质量,以及枪械每次射击时的一致性。为提高枪械射击时的一致性,自动机的引导必须准确,引导长度必须足够,这样每次闭锁时的状态才足够一致。

因此,CZ公司选了一条特殊的道路——先做出很紧的枪,然后再进行1000发磨合,以达到一种最佳状态,这才是CZ75手枪高精度的核心秘密。至于网络上传说的,CZ75采用的握把反包套筒的导轨设计,因此天生精度高的说法,实际上是一个半谣言——说出了一部分原因,但没有说出核心的要点来(具体原因有点复杂,不方便展开)。

回到AK47和81式的问题。81式通过加长枪机框并加长导轨的方式增加引导长度,虽然总的引导长度不如AK47的超短枪机框尾端的导轨+活塞头,但引导的质量更佳,自动机运动平稳,到位一致,这给81式带来了更好的精度。但81式加长枪机框后,在后坐行程相同的情况下,机匣不得不加长了,重量长度都增加了。
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GLOCK手枪采用塑料镶钢导轨握把,握把本身变形较大,和套筒之间的配合间隙也大。为了增强套筒的运动一致性,GLOCK的握把前端刻意上翘了,这在图中的五代G19上体现得很明显

枪机框的加长还导致了枪机的增长。对于81式而言,枪机是插在枪机框中转动的,枪机前端是闭锁齿,后方是击锤打击的击针“撞击点”,换而言之,在装入枪机框后,枪机的头尾必须露出来。81式的枪机框加长后,枪机就不得不设计得更长。从稳定性的角度考虑,更长的枪机意味着更长的配合面积,枪机的运动更稳定,但问题在于,击针也不得不增长、增重了。

击针增重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。就形状而言,击针是一个筷子形的零部件,击针前端负责打响底火,后端负责被击锤撞击。从受力的角度看,击针应该越短越好,这样刚度才好。就像我们拿着竹竿去捅人,竹竿越长,本身折弯的可能性就越大。击针是金属,韧性没有竹子好,受到的撞击却很大。因此,细长的击针很容易在多次使用后断裂。
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56冲/AK47的机匣长度短,比较紧凑,扳机紧挨着弹匣,而81式机匣长,弹匣离得较远

从形状上讲,击针的基本轮廓是很简单的,它是一个圆柱,各国的击针大致如此。先天形状的简单,导致各国的设计师都很难从形状优化的角度提升击针寿命,只能依赖材料和加工来保证,或者干脆降低击针的寿命要求,用一枪多击针的方法来保证总寿命。但无论哪一种都是无奈之举。

击针增重之后的另一个缺点是膛外炸、不停射或者单打连。这个问题简直是枪械设计中的噩梦。在复进过程中,在自动机已经完成推弹动作后,如果自动机由于各种原因(比如故障),出现了大幅度减速,那么击针就会在惯性下向前运动,就像汽车刹车后,人员(击针)会往前倾一样,有一定概率在没闭锁时就打响枪弹的底火(膛外炸);或者在闭锁时,由于自动机减速,不用射手扣动扳机,击针自己就打响枪弹(不停射、单打连)。击针越长、越重,自动机复进速度越快,这个问题就越明显。
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81-1式步枪的折叠钮,按下折叠钮才可以折叠/ 展开枪托,枪械的维护附件则藏在白色箭头处

相比于大多数步枪,81式步枪的自动机依然是偏慢的,与此同时,我国生产的7.62×39毫米M43枪弹,即56式步枪弹,是引进的苏联成熟枪弹,虽然性能不太突出,但可靠性很好,生产一致性很高,底火也不太敏感,是世界上著名的“好脾气”枪弹。因此,81式并没有出现膛外炸、单打连等故障,仅仅是击针加工更麻烦了而已。

原版的M16步枪,击针固定在枪机框上,在开锁时,击针是“缩”起来的。这样不容易出现膛外炸,但不停射、单打连依然有可能发生。德国人在设计HK416时,选择在枪机框上设计了击针保险,只有射手扣动扳机、释放击锤时,击锤才会把保险打开,击针才能打响枪弹。

我对HK416的击针保险有几个判断。首先,我不太相信击针保险是多此一举,德国人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,但我至今依然没找到一个让我自己十分信服的原因,以证明HK416击针保险必不可少。第二,HK416的用户比较杂,要卖给多个国家,这些国家生产的5.56×45毫米枪弹质量参差不齐,底火的特性更是差异明显,HK416作为一款外销为主的枪械,多一道保险就多一道安全。

最好的国产枪械之一:81式步枪

FN SCAR步枪的枪托折叠钮位于枪托侧向,G36的折叠钮与之类似。如果折叠钮位于这个位置,那么枪托折叠后一般都是可以猛拉开的

枪托

我个人非常喜欢81式步枪的木制枪托。从56冲到81式,为了减小抵肩点和枪管不同轴导致射击时的翻转力矩,81式提高了枪托的位置,但很聪明地设计了一个“贴腮坑”,射手贴腮时,可以把脸贴在坑里,坑的边缘非常圆润,贴腮非常舒服。AK47上也有这个坑,但并不如81式舒服。可惜的是,贴腮坑的设计,在后续的有托式步枪中并没有传承下来。

前前后后,我见过很多81-1,但只见过一支木托的81式,贴腮部分的舒适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遗憾的是,那支81式的枪托已经松动了,接近于脱落。木制枪托抵肩面积更大、更舒服,木头本身也能吸收一定的后坐能量,实际射击体验比折叠铁枪托的81-1式更好。此外,从图片来判断,没有贴腮坑的81-1式的折叠托,枪托位置似乎比81式更低一些。

至于81-1的折叠枪托,我个人并不喜欢。它的贴腮部位是金属的,虽然做了一定的圆滑处理,但贴腮感远不如木托。金属的枪托还有冬天冻脸的嫌疑。81-1采用了右侧折叠枪托,枪托设计了补偿机构,能自动补偿折叠机构的磨损。然而,我军的操枪动作向来比较粗放,例如“枪放下”动作,直接“啪”的一下握住护木,把枪托怼在地上,长期下来很多81-1式的折叠枪托都变得松松垮垮。

在85式冲锋枪上,我们设计过一种很好用的枪托,需要折叠时,射手可以按下折疊钮;将枪托折叠,需要打开时,射手只需要“趁枪托不注意”,猛然把枪托拉开即可。我个人很喜欢这种设计,枪托折叠、展开转换非常迅速。而81-1式的折叠枪托,想要展开时,射手只能去按折叠钮。枪托很大,折叠钮很小,按压折叠钮的动作不合理,也不方便。

对于折叠枪托而言,方便展开比方便折叠更重要。枪托折叠后,枪械的长度大幅度减小,射手在狭小空间,比如装甲车内携行枪械,就会方便得多,在植被遍布、易于钩挂的丛林中,更短的枪操作也更方便。一旦遇到紧急情况,如果枪托展开很麻烦,射手出枪的速度就会受到影响。在这种情况下,射手往往宁可枪托一直展开、携带一支更长的枪,也不愿意折叠,除非根本不会遇到敌人。

在折叠枪托中,德国的G36、FNSCAR步枪,都采用了可以猛拉开的枪托。这种枪托在折叠状态时的牢固性当然不如81式,但这是一个取舍问题,我认为更有意义。